史上最强考研数学三参考资料大全
新东方网整理 | 2015-04-14 06:35
分享至
1.请使用微信扫码
2.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四、复习全书系列
代表作: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的《李王复习全书》(世纪金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二李复习全书》(北大燕园);陈文灯《考研数学复习指南》
1、两个版本的《复习全书》在考研市场上占有率极高,因此尽可能详细介绍。
(1)、《全书》的特点。
《复习全书》重点在“全”,大纲要求的都写了,不要求的没写,这是《全书》和教材最本质的区别,有了复习全书,复习的方向性会更加明确。多人在复习经验中都曾写到,若能把《复习全书》认真做上几遍,做得极为熟练,数学130+没问题,我认为此话不假,可又有几人做到“极为熟练”?
(2)、两个版本《全书》的区别
两个版本的《全书》确实有区别,但是真的大同小异,具体区分到底哪里有区别我认为是没有意义的,希望研友不要纠结这一点,因为任意一本《全书》都同样地可以满足考研的要求,也都同样的不是那么完美。本人更偏好红色封皮的《李王复习全书》,因为它的逻辑和大纲更加贴近,总体来看例题选择更加合理(其实两本《全书》都是用历年真题当做例题)。
(3)、2016版本《全书》的新变化
2016新版的《复习全书》把李永乐改成尤承业了。以前听过尤承业的视频,线性代数中的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绝对不输李永乐的。就是平时也不出来讲课,知名度差了点儿。2013新东方的数学全程班线代部分就是尤承业讲授的,网上可以找找看看,挺经典的,希望不是绝版。2013新东方的数学老师真的阵容强大,高数是个老头,叫汪城义,编口诀帮你记公式和方法;线代就是尤承业;概率是姚孟臣。从2014年开始,新东方就换年轻人了(杨超、张宇等人)。若有兴趣可以感受一下老一辈的风采。
至于这本2016新版《复习全书》线性代数部分究竟如何,就留给下一届的同学评判吧。
(4)、《全书》和真题的关系。
《复习全书》当中有大量的例题来自历年真题,高数部分因为极限积分变化多端可能真题比例还不是很高,可是高数其他章节(各类证明题、积分应用、级数、微分差分方程)几乎都是真题,到了后边线代和概率,真题比重更是高得惊人。这也从另个侧面印证了真题才是最重要的,把真题比作“九阴真经”绝不是夸大其词。
如果你看不出真题,可能是因为先做的《全书》后做的真题,所以第一次做根本感觉不出来;也可能是因为一些习题是1997以前的数三习题,或者是数一数二甚至数四的真题,你在一些版本的《真题解析》里没见过。但你的不知道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全书》例题大量引用、改编自各卷种历年真题。
(5)、使用《全书》的目的。
使用《复习全书》的目的在于把握考纲要求,知道数三的考试范围,通过知识点和例题分析的讲解,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仅此而已。
但是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并非必须依赖《全书》,几套视频课程听下来,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张宇陈文灯汤加凤都可以听一下)因此,《全书》绝非不可替代。
(6)、《全书》的局限性。
a.《复习全书》对于知识点概念公式的讲解绝对不是最好。准确地说,《全书》仅仅是“写”了知识点,并没有解释或作深入讲解。它只能告诉你这个知识点要考,这个公式是存在的,但是不能帮助你记忆,更不能代替你记忆。那么多公式,《全书》“写”了你就记得住??你以为《全书》做个3、4遍,所有概念公式就再也不会遗忘了???要真这么简单,怎么每年用《复习全书》的人那么多,认真做的人也不少,考完还是会死一大片???遗忘是考研人最大的敌人,《全书》在“抗遗忘”上显得实在是苍白无力。重复去刷《全书》虽然有效,但“重复”只是记忆的方法之一,绝非唯一方法。想深入理解一些概念,掌握更多的技巧,还是需要多听一些老师的视频课程,与广大研友深入交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理解”到位才能更有助于记忆。
举个经典例子,指数函数的泰勒展开式我曾经有段时间总是记不住,《全书》上的确写了,不代表你我就能记住。但是当我通过其它视频课程发现指数函数的泰勒展开式和概率中泊松分布概率分布的关系之后(联想记忆),我发现两个公式我都记住了,而且绝对不会遗忘。(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
b.《全书》中的一些题型的解题方法也不是最优,其余老师在视频课程中可能会给出更好的方法技巧,我在此并不想过多强调技巧,因为考试现在淡化技巧,回归基础概念和计算。(中值定理技巧不少,数三多少年没考了?)《全书》当中给出的方法技巧都是最基本的,应付数三考试足矣,有追求者,可以多学一些,自己多做归纳总结,多做笔记。
c.《全书》中的一些题型总结并非最全。有一本《超越135》是《全书》的补充资料,可以有效弥补《全书》在题型和方法上的不足,下边有详细介绍。当然,如果有空,可以看看毛纲源的《考研数学三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技巧归纳》,翻翻目录就行。网上有不少研友对此书极为推崇,认为此书比《复习全书》更为优秀,其实只要翻一下目录就会觉得这些研友讲得很有道理,题型实在是太详细了。
由于《全书》各种总结都有不足,有网友会拿其余单科的优秀辅导资料来代替《全书》中的高数部分或者线代部分,下边将会有详细介绍。
d.《全书》虽然“全”,但不能突出重点,研究完真题你才知道哪里是数三重点,哪里又是数一数二的重点,所以真题还是应该尽早动手(9月比较合适)。
(7)、《全书》个人使用经历。
第一次备考的时候,7月之前就开始做了,全书刚上手大量习题不会,感觉倍受打击,很多网友也经常发帖抱怨。但随着阅读的参考资料越来越多,听的课程越来越多,自己对于全书内容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随着对真题的研究逐渐深入,也才发现原来《全书》例题的题源大量来自真题,因此,《全书》在心中的那种神秘和神圣感也就逐渐消褪,终有如今“《全书》并非不可替代”之感。
第二次备考又买了一本新的《全书》,只做了一遍就放在一旁,9月之后翻阅更多的只是那本《公式手册》和《历年真题》。一战已经让我深入理解了数三的考试要求和基本的题型解法,《全书》的使命其实其实早就结束了,之所以再买一本不过是重温基本知识点而已。
(8)、使用《全书》的一些小建议。
朋友,如果你是应届生,又正好选购了《全书》,建议一边听课一边自己看《全书》,第一遍做题不要太在乎一道题目是否做对,多去思考一个知识点你是否理解了(2015年考了拐点);多去思考一个公式你是否记住了,过个10天也不会忘记;多思考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框架是什么?当你暑假第二遍再做的时候,多想想一道题是否有比《全书》更好的方法?多想想每类题型考察的可能性有多大(高数部分难题都是考数一数二的)?想多了,你就会更好地理解这本《复习全书》。
2、相比《全书》,《复习指南》有点难度,刚入手数学的小白可能对于突如其来的技巧会无所适从,当然一些技巧也并不是考研必备的,比如微分算子法之类的。
还记得2013年第一次考研的时候,是《二李复习全书》和《文灯复习指南》双龙戏珠的时代,整个市场基本被这两本书占领,没想到备考2015年的时候,各大论坛对于《复习指南》提及得越来越少,不禁感慨市场如江湖,瞬息万变。曾经的《复习指南》以中值定理这一块写得好而出名,可惜如今考试对于技巧越来越淡化,张宇汤加凤这些老师对于中值定理讲解的也是极为出色。书本内容本身偏离了考研命题方向,加上外部竞争激烈,《复习指南》未来能否热卖真是个疑问??这些就让市场检验吧!此书就算不买,也建议听一下陈文灯的高数视频内容,算得上是《指南》高数部分的浓缩版。如果你决心购买此书,我送你一句话,“若能吃透《指南》,你早已超越考研要求很多档次。《指南》,你值得拥有。”
最终建议:复习全程有《全书》相伴,心里会更踏实一点,再穷也请买上一本认真做做,二手老版也行。至于《李王》还是《二李》,哪个都行,别再纠结了。最近好像有一本《李王复习全书基础版》,个人感觉只是圈钱而已,因为《全书》已经足够基础了,无法想象这个所谓的“基础版”还能怎么基础??
再次强调,《复习全书》只是手段,并非不可替代,所有卷种的历年真题才是王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内容,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经授权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信息传递之目的,并不表示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如拟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