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两朝:萨利克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原居住在莱茵河口,后迁至高卢地区的卢瓦尔河和塞纳河沿岸(今法国北部地区)
墨洛温王朝(486-751):481年,克洛维成为萨利克法兰克人的首领,486年在苏瓦松战役中击败罗马军队,确立了自己的王权,定苏瓦松为首都,开创了墨洛温王朝。
克洛维执政期间的措施:① 将没收的大批罗马皇室土地分给亲兵和大臣,同时又保存了许多罗马大地产者,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法兰克贵族合流,形成新的地主阶级 ② 剪灭政敌,统一全国 ③ 496年率3000亲兵在兰斯接受洗礼,皈依了基督教,511年,召开宗教会议,把教会变为封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④ 编纂《萨利克法典》418条,偷盗,杀人放火,不遵守国王命令都要受到制裁
法兰克的封建化过程:第一阶段公元6-7世纪法兰克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和大地产的形成,土地私有造成了一个广大的小自由农民阶级,而天灾人祸和封建主的压迫又使得自由农民纷纷破产,将土地献给大封建主以求保护,久而久之形成了依附农奴,封建大地产不断扩大
第二阶段是公元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采邑连同土地上的农民的一起分封的,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性
第三阶段是公元9世纪世袭领地的出现,,查理大帝时代加速了公社成员的破产和农奴化,为了取得大封建主的支持,查理广泛授予他们“特恩权”,使众多封建领地成为国中之国,加剧了封建割据,总之,自由农民的进一步农奴化,封建特权的兴起,世袭领地制的出现,标志着法兰克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封建化的最终完成。
加洛林王朝(751-843)751年,矮子丕平在教皇的帮助下建立加洛林王朝
丕平献土:为了报答教皇对自己争夺王位的支持,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了教皇斯蒂芬二世的敌人伦巴德人,并将夺来的一块的土地(罗马和拉文那总督区)献给教皇,这是历史上罗马教皇国最初的渊源。
查理在位时期:① 对外扩张,全盛时期除了西班牙的整个西欧 ② 加冕称帝,教皇立奥三世于800年为查理加冕,授予他皇帝和奥古斯都的称号 ③ 加强对内的统治,划全国为98个郡,任命伯爵管辖,边区设马克,由边侯管理 ,年满12岁以上的人要宣誓向皇帝效忠 ④ 发展社会经济,统一货币,限制物价,颁布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庄园敕令” ⑤ 维护教会利益和神权统治 ⑥ 大力提倡文化教育事业,“加洛林文艺复兴”
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瓜分了查理曼帝国
西欧五国:英国:① 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征服了不列颠,公元5世纪,罗马人撤离
② 公元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到不列颠岛,并先后建立了七个小国,称为“七国时代”
① 公元8世纪,在反抗丹麦人的斗争中,七国联合起来,有了英格兰的名称,阿尔弗列德国王统治时期,达到全盛
② 1066年,法国诺曼公爵率5000人渡海进攻英国,在哈斯丁斯打败英国军队,入主英国,诺曼征服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威廉下令在全境内进行广泛的土地调查,称“末日审判”
③ 1125年,反对国王约翰的贵族联合骑士,教士,和城市市民发动叛乱,强迫约翰签署了《自由大宪章》63条,教会有选举自己主教的自由,世俗国王不得干涉;不经贵族会议同意,国王无权征税;保障自由人合法的财产和权利;承认城市的自治权。,被誉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④ 1154年,亨利二世建立金雀花王朝(1154-1399)
⑤ 1258年亨利三世于伦敦召开征税的大会议,封建贵族全副武装来见亨利,提出了改革纲领“牛津条例”规定组成由15位贵族组成的贵族委员会,国王采取任何措施须取得他们的同意,1261年,亨利三世得到教皇的支持,宣布废除牛津条例,挑起了内战,1264年王党战败。
⑥ 1265年贵族西门·孟福尔召集一次全国性会议,除贵族外,每郡两名骑士,每城市两名市民参加,被认为是英国国会最早的原型
⑦ 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筹措战争经费,模仿1265年的模板召开一次新的会议,此后经常召开,确定了英国的国会制度,这届国会被被称为“模范国会”。1343年,国会又分上下两院,上院由僧侣大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一直延续至今。
法国: ① 843年,秃头查理分得的查理曼帝国西部疆域逐渐演变为法兰克王国,987年休·加佩被推举为国王,法国开始了加佩王朝(987-1328)的统治,诺曼底公爵,弗兰德尔公爵,勃艮第公爵分割王国,仅保留国王名义而已。从9-11世纪法国一直处于割据状态
② 12世纪后,国王同城市结盟,开始了反封建割据和加强王权的斗争,分为三个阶段:
⒈ 1202年,法王腓力二世宣布剥夺英国在法的全部领地,1214年又打败了英国,法国从此成为西欧强国
⒉ 法王路易九世(1226-1270)改革,加强国王法庭的地位,建立常备军和货币统一制度
⒊ 同教皇的冲突,1296年,法王腓力四世下令对教会财产征收20%的所得税,得罪了教皇卜尼发八世,教皇宣布废除腓力的教籍,腓力则派兵至意大利囚禁了教皇,下一任教皇是法国人,教皇的驻地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法王扣押教皇作为人质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农之囚”(1308-1378)
③ 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召开法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三级会议(一﹑僧侣 二﹑贵族 三﹑城市富裕农民),三级会议的召开在法国确立了等级君主制,是法国政治权力从分散走向集中的重要步骤,新兴市民阶级成为法国政治中的重要力量。
德国:① 843年,日耳曼路易分得查理曼帝国东部,逐渐发展为德意志帝国
② 911年,萨克森公爵亨利被选为王,开始了萨克森王朝的统治(919-1254)
③ 961年,德国国王奥托一世帮助教皇镇压了罗马贵族的叛乱,962年,教皇在罗马为奥托加冕,奥托建立的帝国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包括今天德国和意大利中部,北部),但这个帝国有名无实,1806年为拿破仑军队所灭亡
④ “主教授职权之争”,1075年,教皇格里高利下令废除世俗的授职权,德皇亨利四世针锋相对,宣布罢免教皇,双方冲突越演越烈,1077年,亨利冒雪在卡诺莎城堡外跪了三天哀求教皇的宽恕,教皇才恢复了他的教籍,史称“卡诺莎觐见”,是王权屈服于教权的开始,1122年,签订“沃姆斯宗教协定”,所有主教由教士选举,但皇帝和他的代表可以列席会议,发生争执时由皇帝裁决
① 政治的分裂和王权的衰落,12世纪后,封建割据进一步加剧,1358年,查理四世颁《黄金诏书》,规定皇帝由七个教俗诸侯选举产生,皇位虚悬时由萨克森公爵和莱茵伯爵摄政,教皇不得兼任皇帝,把德国封建割据的局面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
意大利:①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先后遭受哥特人,伦巴达人,法兰克人,拜占庭人的入侵,形成封建割据局面
② 962年到1270年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失败,罗马教皇与德皇的对抗成为政治斗争的主流,经济上城市兴起和发达
③ 1270到1494年意大利战争,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共和制度和专制制度的斗争,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佛罗伦萨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班牙:① 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一带建国到711年阿拉伯人征服,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② 711年到1031年阿拉伯人统治时期,一度出现繁荣
③ 1031年到13世纪下半期收复失地时期,1212年基督教王国(以卡斯提和阿拉冈为代表),在托罗萨彻底击败阿拉伯军队,这一收复失地的过程又称为“再征服运动”
④ 13世纪下半期到15世纪末,西班牙统一国家形成时期,1479年卡拉提和阿拉冈王国合并,1492年攻占了阿拉伯最后一个据点
五制一特:采邑制度:法兰克墨洛温王朝宫相·马特推行的土地分封制度,查理把分封给贵族﹑骑士﹑教士的土地称为采邑,凡是得到采邑的人有权向领地内的人农民征税,并享有行政管理权,领地不能世袭,死后归还国家,受封者要为国王服军役。采邑制的实施把过去无条件的赏赐和完全私有的封建土地占有,改变为有条件的分封。
社会意义:① 采邑是连同居住在土地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的,因而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性 ② 采邑巩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的势力,奠定了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 ③ 采邑所建立的以土地为纽带的封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后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萌芽。
农奴制度:农奴是西欧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者,他们领有份地,使用自己的生产工具耕作,有独立的财产和家庭。农奴的特性在于除耕作自己的份地外,还要耕种庄园中领主的自营地,受劳役地租的剥削,为自己的劳动和为领主的劳动在空间上和时间是分开的,封建主与农奴在生产中的支配与服从关系以法律形式和其他经济手段固定下来,体现为封建主对农奴的超经济限制。
与罗马隶农制的区别:隶农对土地的使用权不如农奴稳定,甚至没有生产工具和财产权,隶农的发展受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制约,有重新变为奴隶的可能。
庄园制度:庄园也叫采邑村庄,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农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封建制度的基础,庄园的领主可以是国王,大贵族,也可以是一个骑士,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显著特征,在一个庄园中,一般包括领主的城堡住宅,教堂和神甫住宅,农奴住宅区,各类手工作坊,每个庄园有一个管家,代表领主主持庄园的一应事物。
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领主自营地由依附农奴耕种,收获全归领主,农奴则靠自己份地的收入为生。庄园是将一个政治,宗教,军事,经济等多种性质综合在一起的社会。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国家权威的再现,庄园制度逐渐衰落下去。
等级制度:中世纪西欧各封建主之间结成的政治关系,土地的封受使得封建主之间结成了一种上下级关系,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一为“效忠” ,二为“帮助”,三为“劝告”,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保护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其荣誉,财产和生命,二者的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结成关系时要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君封臣关系一旦结成,终身不变。对西欧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骑士制度:中世纪的西欧广义上凡能以马匹装备为封主参战并接受册封者可称为骑士,这一时期形成了一整套培养骑士的制度和有关骑士的道德规范,骑士的品格是忠诚和勇敢,骑士作为封臣应严守自己的效忠誓言,竭尽全力为封君服务,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诚实,礼貌,荣誉也是骑士十分看重的东西,14世纪以后,火药的出现使战争方式发生了变化,骑士制度逐渐崩溃,但骑士精神去流传下来,成为西方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