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研政治新大纲导论、以及章节表述有变化,毛中特模块是由原23大纲毛中特十四章内容中拆分出来的前七章再加上一章组成。章节知识点名称调整较多。但实际内容知识点调整不是很大。为方便同学参考对比近两年大纲变化,列表如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变动综述 | 24考研大纲毛中特模块是由原23大纲毛中特十四章内容中拆分出来的前七章再加上一章组成。章节知识点名称调整较多 | |
23考研大纲表述 | 24新大纲表述 | ||
绪论马中化内容 | 导 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 |||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 |||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 |||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 |||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 |||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 |||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
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 |||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 | |||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 |||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 |||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 |||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 |||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 |||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
无 |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 |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的新发展 |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 |||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里回答的基本问题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 | ||
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精髓 | |||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 |||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 |||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 |||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 | |||
3.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
4.“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 |||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
7.党的建设 | |||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 |||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 |||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 |||
一、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
二、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
三、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 |||
1.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
5.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 |||
6.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 |||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 |||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 ||
一、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
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 |||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 |||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 |||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 |||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
5.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 |||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 |||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 |||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