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各占 50%)
考试科目代码:[815]
1.自然地理学部分(共2 部分内容,本内容总分75分)
一、考试要求
1. 地球与地质基础
(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地球的运转
(3)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 地理坐标
(5) 地球的圈层构造
(6)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7) 地壳的物质组成
(8)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9) 大地构造学说
(10) 火山与地震
(11) 地壳的演变
2. 大气与气候
(1) 大气的组成与热能;
(2) 大气水分和降水
(3)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4) 气候形成因子分析
(5) 气候变化
(6)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3. 海洋与陆地水
(1) 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2) 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
(3) 海水的运动
(4) 海平面变化
(5)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6) 河流
(7) 湖泊与沼泽
(8) 地下水
(9) 冰川
4. 地貌
(1) 地貌的成因与类型
(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3) 流水地貌
(4) 喀斯特地貌
(5) 冰川与冰缘地貌
(6)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7) 海岸与海底地貌
5. 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2)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3) 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4) 土壤类型特征
(5)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6.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 地球的生物界
(2) 生物与环境
(3) 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4) 生态系统
(5)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6)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7)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7.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1)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3) 自然区划
(4) 土地类型研究
(5) 人地关系研究
二、考试内容
1. 地球与地质基础
(1) 了解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2) 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岁差和极移的基本概念
(3) 掌握地球形状、大小、位置和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4) 理解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概念
(5) 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特征
(6) 理解海陆分布及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7) 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成因、类型及特征
(8) 了解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理解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的接触关系,掌握地质构造的含义及常见类型
(9) 掌握板块构造学说、槽台学说、地洼学说和地质力学学说
(10) 掌握火山、地震的概念,理解火山的类型、分布及火山地貌、地震的分类及地震带
(11) 了解地质年代和地壳演化简史
2. 大气与气候
(1) 理解大气成分、大气结构、大气热能和气温的概念
(2) 理解大气湿度、蒸发和凝结的概念,掌握大气降水的概念成因及分布
(3) 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环流
(4) 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5) 掌握气候与气候系统概念,理解气候形成因子
(6) 理解气候变化的历史、原因和未来趋势、掌握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性
3. 海洋与陆地水
(1) 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掌握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概念
(2) 了解海水组成,了解海水温度分布
(3) 理解潮汐与潮流、波浪、洋面流与水团运动,熟悉各大洋的主要洋流
(4) 了解海平面变化特征
(5) 理解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掌握河流、水系与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河流补给的含义,理解流域水量平衡、河流分类和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7) 了解湖泊与沼泽的成因及分类
(8) 了解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特征,掌握地下水运动规律
(9) 熟悉冰川概念,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冰川分布及对环境的影响
4. 地貌
(1) 了解地貌的成因,熟悉地貌类型,理解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 掌握风化的概念和类型,了解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的特征
(3) 熟悉流水作用及不同的流水地貌
(4) 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
(5) 了解冰川与冰缘地貌、冻土地貌
(6) 理解风沙地貌、黄土概念及黄土地貌特点
(7) 理解掌握海岸带,海蚀地貌类型
5. 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 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形态;物质组成及相互作用
(2) 掌握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基本规律和主要成土过程
(3) 了解土壤形成基本规律
(4) 理解土壤分类、空间分布及地域分布规律;耕作土壤分布;世界土壤分布
(5) 了解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合理利用和保护
6.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 掌握生物、生态、生态因子的概念
(2) 理解生态因子作用一般特点,掌握生态因子与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 掌握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4)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分与结构和功能
(5) 理解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类型及特征
(6)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7) 掌握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保护价值
7.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1) 理解自然地理整体性概念;理解自然地理组成与能量基础
(2) 熟练掌握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域分异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3) 熟练掌握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和等级系统
(4) 掌握土地的含义和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及土地评价
(5) 熟练掌握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以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三、试卷结构
1. 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内容占90分钟)
2. 分数:150分(本内容占75分)
3. 题型结构
(1) 名词解释(25 分)
(2) 简答题(30 分)
(3) 论述题(20分)
四、考试内容来源
伍光和, 王乃昂, 胡双熙, 田连恕, 张建明.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人文地理学部分(共2部分内容,本内容总分75分)
一、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
人文地理学及三大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人文景观;
人口容量、分布、密度;人口迁移;人种;种族;民族;民俗; 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商品农业;第三产业;
城市;城市体系;逆城市化;城市地域;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 语言;文字;宗教;宗教组织;宗教习俗;宗教景观;
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文化;
政治地理单元;国家;领土;领土位置;综合国力(国家权力); 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意境地图;
可持续发展;文化全球化;文化本土化。
2.基本特征或现象或模型或关系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主题;人地关系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论;
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当前全球经济的空间格局; 中心地理论;城市化的机制;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特征;
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城市景观的特征;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地文化的要素(三个层面);旅游资源的特征; 政治地理现象;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原因。
二、考试内容
1. 绪论
(1) 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特定的内核。
(2) 熟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3) 了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背景与主要特征。
(4) 了解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和 1978 年以来的发展特征。
(5) 熟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6)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人文地理学中应用的特点。
2.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1)科学理解文化定义的时代特征。
(2)熟悉文化的层次和特点。
(3)了解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同异性。
(4)熟悉文化区的类型特点与文化扩散的形式、过程。
(5)了解文化与环境关系相关论点。
(6)了解文化景观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7)了解主要的人文地理学说特点。
(8)熟悉人地关系论。
3. 人口
(1)了解人口密度与人口结构的测量方法和分析方法。
(2)了解世界人口纬度、海岸距、垂直分布的特点。
(3)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三大地理特征。
(4)熟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类型和特点。
(5)了解人口迁移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与特点。
(6)了解我国近代(1840 年以来)人口迁移的机制类型与特点。
(7)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特点。
(8)了解人口政策对人口增长的社会作用。
(9)熟悉中国的人口现状和应对策略。
(10)熟悉适度人口的应用价值。
4.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了解人口压力说与宴享说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2)了解世界主要训化植物和动物的可能起源地区。
(3)熟悉农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变化与人类文明出现的关系。
(4)了解不同时代农业类型的基本特点。
(5)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类型。
(6)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5. 工业的出现与发展
(1)了解工业出现的思维、观察实验等特点的前提以及地理发现和贸易需求的基础。
(2)了解工业革命初期发展的大体过程。
(3)了解工业生产扩散地区和扩散特点以及继续发展的基本特点。
(4)了解工业类型和第二产业及其分布特点。
(5)了解其它产业及其与工业的关系。
(6)熟悉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以及工业分布的新变化。
(7)了解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6. 种族、民族、民俗
(1)了解种族起源主要学说的核心观点和熟悉种族与环境关系。
(2)熟悉划分种族的标志
(3)了解世界种族划分与地理人种的分布。
(4)了解种族冲突带来的社会后果。
(5)熟悉民族的一般特征、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和中国主要民族分布。
(6)熟悉民族迁移与聚集、民族变化与整合的主要特点带来的社会后果。
(7)熟悉民俗的特点、民俗与环境关系。
(8)了解流行文化的特点以及当前的社会效应。
7. 语言地理
(1)了解语言的本质特征。
(2)了解我国主要方言形成历史和分布。
(3)了解世界语言谱系和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4)熟悉语言传播特性和影响语言传播的主要因素。
(5)熟悉语言扩散及其后果。
(6)熟悉我国的地名景观。
8. 宗教与宗教地理
(1)了解民族宗教和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特点。
(2)了解导致宗教传播的主要因素。
(3)了解宗教风俗、禁忌、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关系。
(4)了解代表性宗教文化景观(物质、非物质)的主要特点。
9. 聚落地理
(1)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的主要特点。
(2)熟悉当前我国城市区域发展的主要特点。
(3)了解聚落体系。
(4)了解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类型特点。
(5)熟悉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
(6)了解集镇、集市等相关概念与了解乡村模型。
10. 旅游地理
(1)了解旅游概念的核心内容以及客源地和目的地关系。
(2)了解拟消费增长与旅游增长关系。
(3)了解世界主要客源地与目的地。
(4)熟悉旅游动机的类型与影响因素。
(5)了解最大效益原则。
(6)熟悉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11. 行为地理
(1)熟悉行为地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物象评价与行为中的心理图谱。
(3)熟悉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和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
(4)了解报偿矩阵模型的原理。
12. 政治地理
(1)了解政治地理现象、政治地理单元与单元主要级别。
(2)了解政治地理过程。
(3)熟悉国家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地理单元的基本特征。
(4)了解领土形状类型的特点。
(5)了解国家权力要素和测定各国综合国力的三元要素的构成特点。
(6)了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
13.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1)了解人口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具体问题。
(2)了解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任务的关系。
(3)了解世界政治格局中合与分的特点与近年来我国的作用。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 分钟(本内容占 90 分钟)
2.分数:150 分(本内容占 75 分)
3.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25 分)
(2)简单题(30 分)
(3)论述题(20 分)
四、考试内容来源
赵荣,王恩涌,张小林,刘继生等.人文地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第 2 版.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