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知识点: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 心理技术学
心理技术学的名称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L.W.Stern)在1903年提出的,但是最早进行心理技术学研究的是“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H. Münsternberg),他在1921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生产效率》一书中提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选择工人以适应工作的要求;二是如何安排条件使工人得到最大的满意和达到最大的效率;三是如何发挥一切有益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他这三方面的内容包括了后来的管理心理学的一些主要问题。
2. 人际关系理论 ★★★
1924年至1932年间梅奥(E. Mayo)在霍桑工厂进行的霍桑实验前后分为四个阶段: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实验发现了影响工作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每个工人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情况,而且还与他所在的小组中的其他同事有关。第四个阶段的研究发现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是自然形成的,并且有一套不成文的行为规则以及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通过霍桑实验,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学说。
(1)照明实验(1924年—1927年)
这一实验是硏究照明条件的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实验前,他们设想增加照明会使产量提高。实验时,他们将实验的工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先后改变他们工厂的照明度;另一组为“控制组”,照明始终不变。实验结果是,无论增加或减低照明度,两组的产量几乎等量上升。这一结果使研究者感到茫然,实验难以继续下去。
这时,梅奥等哈佛大学的专家来到工厂,组织了新的研究实验小组,继续进行实验。梅奥等人通过分析总结前段实验,认为工厂照明不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生产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良好心理状态。在照明实验中尽管照明度发生各种变化,甚至降得很低,但由于工人们感到自己被挑选参加实验,有着特殊的身份,感到有人注意自己,一种被上级关注和重视的感情就会产生,从而激发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生产率自然会一直上升。
(2)福利实验(1927年—1932年)
这一实验是为了确定改善福利条件和工作时间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梅奥选定六名女工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装配继电器的工作。实验时,先是逐步增加一些福利措施,如缩短工作日、延长休息时间、免费提供茶点、实行计件工资制等,结果使产量得以提高。两个月后,取消了一些福利措施,产量仍然继续上升。梅奥等人认为,导致产量增加的原因不是福利,而是士气与人际关系,在调动工人积极性、提高产量方面,人际关系因素比福利措施更为重要。实验中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监工之间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使产量持续上升的原因。
(3)访谈实验(1928年—1931年)
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工人对厂方的态度。这项遍及全厂员工的访谈历时两年多,找员工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实验中规定访谈者少说多听,让工人任意发表意见。访谈计划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工厂的产量大幅度上升。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不满都发泄了出来,因而心情舒畅,从而使产量上升。
(4)群体实验(1931年—1932年)
在这项实验中,梅奥选择14名男工在单独的房间内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工作中实行计件工资。实验发现,产量只维持在中等水平上。原来这个集体为维护其群体的利益,自发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规范,如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多干、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少干、影响大家;违反规定者要受惩罚。工人之所以使产量维持在中等水平,是为了避免当局提高标准或裁减人员。这一实验表明,工人为了维护班组内部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诱惑。梅奥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概念,他认为正式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着自己的特殊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梅奥在总结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岀了人际关系理论。主要观点是:
①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②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非正式群体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④新型领导的能力在于增加工人满意度,提高生产率,并且能够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群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3. 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勒温借用物理学中“磁场”概念,把人的心理与行为看作是内部力场(人的内在需要)与情境力场(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其中B是人的行为,P是个人,E是环境,其含义是人的行为等于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勒温的“场”理论最初仅用于个体行为的研究,后来他又把“场”理论扩大到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的概念。群体动力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各种因素。群体动力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影响,其研究成果大多构成了管理心理学有关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的基本内容。
4. 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A. H. Maslow)在管理心理学中也是一位有影响的先驱者。他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需要,这些需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发展,形成金字塔的层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当前西方各国管理心理学几乎都以这一理论作为重要的基础理论。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