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公布了管理学院2018年考研初试大纲和考研复试大纲,初试的科目有农业知识综合四、管理学基础、农业经济学、管理学A,而复试科目有会计专业综合、企业管理学、旅游学理论与实践、技术经济学原理等,大家赶紧来看看吧。
管理学院2018年考研初试考试大纲:
342 农业知识综合四
一、考试性质
农业综合知识四是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大纲依照全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2012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力求反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关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具体考察涵盖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较强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
农业经济学的比例为50%-60%;
农业政策学的比例为20%-30%;
农村社会学的比例为20%-30%。
四、考试内容
(一)农业经济学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读农业和农村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并能够跟进与理解最新的农业经济研究进展与相关农村经济政策。
1、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农业的内涵与外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农业生产方式概念与结构特征;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特点与基本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2、农业的生产要素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和功能;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农业土地的规模利用;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地租和农地价格的含义;土地报酬规律;农业劳动力作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方式与途径;农业资本运动的特点;资本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农业资本使用效益;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途径;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
3、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的含义、特征、类型;家庭农场与农业规模经济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家庭农场的劳动分配及其产生的原因。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内涵、动力机制;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类型、方式及功能;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内容结构、存在的问题。
5、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理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内涵;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运行机制。
6、农业的市场化
农产品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恩格尔曲线、恩格尔定律;农产品需求弹性的概念及其分类;农产品供给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含义及其类型;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理、特征及影响因素;蛛网模型的三种形态及形成过程;农产品差价和比价;工农产品比价与剪刀差;农产品运销渠道的基本类型、渠道选择时的影响因素。
7、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保护政策
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理论;农产品贸易规则;农业保护的依据、测度方法;WTO与中国农业;我国农业保护的现状和政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政策。
8、农民收入与生活消费
农民收入与消费基本概念、构成;我国农民收入不平衡与增长缓慢的现状及深层次原因;促进农民增收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当前我国农民生活消费的主要特征、农民消费结构及制约因素。
9、农业产业结构与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一般原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问题。
10、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现行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模式;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措施。
11、农业的宏观调控
市场失灵;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职能;WTO规则下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农业宏观调控的内容;政府干预农业的手段和方法。
(二)农业政策学
掌握农业政策的实质、基本特征,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农业政策,能够运用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些具体的农业政策问题。
1、农业政策学的基本概念
政策与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2、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经济政策动态学说;委托--代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关系;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3、农业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问题内涵和特征;确定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农业政策目标及其确定原则;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与方案设计;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
4、农业政策的执行
农业政策执行的涵义;农业政策执行的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
5、农业政策的评估与调整
农业政策的评估原则;农业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农业政策评估的常用方法;农业政策调整的含义及其内容。
6、中国主要的农业政策
农业区域结构政策;农业部门结构政策;农业经营规模结构政策;农业组织政策的目标、演变;农业组织创新的政策思路;土地问题及中国农业土地政策;农业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农产品价格和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农业资金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贫困的概念以及中国农村扶贫政策;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三)农村社会学
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运用新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分析,判断和解决农村社会实际中出现的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农村社区、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教育、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等问题。
1、农村社会组织
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历史变迁及 演变趋势。
2、农村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
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农村社会分层的结构及演变;社会流动的定义及其类型,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演变。
3、农村社区
社区的基本概念;农村社区的含义与类型;农村社区的结构;农村社区发展的内涵。
4、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保障的含义;农村社会保障的状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内容;农村合作医疗历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内容。
5、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的含义;农村教育的内容与功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教育发展目标;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6、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
农村工业化的内涵;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模式及特征;农村城镇化的内涵;农村城镇化机制;小城镇建设。
7、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含义及理论;我国城乡关系演变及特征;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城乡一体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950 管理学基础
一、考试性质
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具体适用于包括会计学(专业代码120201)、企业管理(专业代码120202)、旅游管理(专业代码120203)、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代码120204)、财务管理(专业代码1202Z1)等五个专业。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工商管理学科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管理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管理基本理论、管理主要职能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专业人才。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简答60%,论述40%。
四、考试内容
(一)管理学理论
1.管理综述
管理活动起源、管理职能与性质、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学对象与方法
2.管理思想流变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变迁、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变迁
3.管理原理
管理原理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4.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企业伦理道德、道德观、道德管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改善企业道德途径、企业社会责任
5.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
(二)管理职能
1.决策
决策内涵、决策类型与特点、决策理论、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方法
2.计划
计划内涵与性质、计划类型、计划编制过程、计划实施
3. 组织
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力量整合、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4. 领导
领导性质和作用、领导集体、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领导艺术
5.激励
激励性质、激励理论、激励实务
6. 沟通
组织中的沟通、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冲突与谈判
7.控制
管理信息及其开发、控制原理、控制过程、控制方法
8. 创新
管理创新职能、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865 农业经济学
一、考试性质
农业经济学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位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分析农业经济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农业经济学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理解记忆:对农业经济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记忆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断:用农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3、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分析具体实践问题。
三、考试形式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
客观题 10%-30%;
主观题 70%-90%。
四、考试内容
(一)农业经济学导论
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农业经济学的使命;农业生产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理论。
(二)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农业的生产要素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边际产品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农业土地的集约经营和规模利用,地租及农地价格的经济解释;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农业资本;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生产关系结构
农业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农业中的经营制度;农业中的分配关系;农业企业制度与产权制度。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概念;家庭农场与农业规模经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家庭农场的分工协作等若干理论;外国家庭农场;中国家庭农场。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理论的内容;农业企业专业化和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的地区专业化和综合发展;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产生原因、特征、基本原则、类型与条件;农业合作经济基本理论;农业合作社原则与合作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范式及其经验
农业中多种企业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企业组织的分类,农业中的公司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类型及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农产品需求的概念、特点、函数、曲线及影响因素;农产品供给的概念、特点、函数、曲线及影响因素。
农产品的市场与价格形成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农产品价格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农产品运销含义、意义和渠道;农产品市场的概述,分类;各类农产品市场的功能和作用;粮食市场和畜产品市场。
农业关联产业
农业关联产业的概念;农业关联产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关联产业部门现状。
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保护政策
农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农业的国际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理论,贸易规则;农业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农业保护,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农业现代的内容、特征;改造传统农业;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的宏观调控
农业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农业宏观调控的手段。
农民收入与生活消费
农民收入及其不平衡性;农民收入的经济理论与政策;我国的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的生活消费。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理论;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模式选择和战略措施。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866 管理学A
一、考试性质
管理学A是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管理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管理学基本原理, 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职能管理,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了解与掌握。为国家培养具有管理思维及实践精神的全面综合性人才。
本考试旨从三个方面对考生提出要求:
1、正确认识管理学的研究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管理学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管理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
客观题 10%-30%;
主观题 70%-90%。
四、考试内容
(一)管理学概述
1、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管理的含义;管理二重性;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者的分类和角色;管理者的责任;系统;系统方法;组织与环境;企业与企业道德;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
2、管理学的形成
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学形成阶段的划分;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及实践;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等。
(二)计划职能
1、计划职能概述
计划的含义和内容;计划工作的原理;计划的基本特征、种类和步骤;目标的含义和性质;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管理的优缺点;预测的含义和作用;预测的步骤;预测的种类和程序;德尔菲法的要点;影响预测准确度的因素等。
2、战略与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分析;战略的制定等。
3、决策
决策的含义、类型和特征;决策的程序;决策方法的分类;群体决策;计量决策方法的优缺点;主观决策方法的优缺点等。
(三)组织职能
1、组织概述
组织的含义和内容;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确定组织宽度的方法;划分部门的方法;组织中的职位设计等。
2、部门划分和组织结构类型
部门化;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团队的类型和特点;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等。
3、职权配置
权利与职权;集权与分权;分权制与集权制的特点;影响集权和分权程度的因素;董事会的职能;职权的分化--直线和参谋等。
4、人员配备工作
人员配备的含义和过程;人员配备的重要性;人员配备的原理;人员的选拔;人员的考评;人员的培训与发展等。
5、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等。
(四)领导职能
1、领导职能概述
领导的含义和作用;领导与管理;领导的原理和要求;领导权变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者领导理论和艺术的主要内容等。
2、沟通
沟通的含义和类型;沟通的目的和作用;沟通的表现形式;有效沟通的原则等。
3、激励
激励与人性假设;激励理论的分类及再分类;主要的激励理论;强化的类型;激励的方式。
(五)控制职能
1、控制职能概述
控制的含义;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异同;控制工作的步骤;控制标准的类型;控制过程的反馈;控制工作的关键等;
2、控制工作的类型和原理
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直接控制、间接控制等控制类型的含义;控制控制工作的原理;控制工作的要求。
3、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预算的概念;预算的作用和种类;预算的不足及改进方法等;组织绩效的综合控制等; 其他传统的控制方法。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管理学院2018年考研复试考试大纲:
会计专业综合(含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
一、考试性质
会计专业综合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旨在具体考察考生对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等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具体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 对理论、方法和技术知识层面的考核。
2、分析与运用: 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综合分析具体实践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财务会计部分占40%;财务管理部分占30%;审计学部分占30%。
四、考试内容
一、 财务会计
(一)总论
1、会计要素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财务报告的内容和目标
(二)存货
1、存货的确认条件
2、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
3、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
4、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三)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2、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4、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四)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和范围
2、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
3、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4、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5、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核算
(五)长期股权投资
1、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4、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
5、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6、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
(六)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2、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条件
4、无形资产的摊销
5、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
(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八)资产减值
1、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
2、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
(九)金融资产
1、金融资产的特征和分类
2、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十)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2、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
3、应付职工薪酬
4、应交税费
5、其他应付款与预收账款
(十一)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1、长期借款会计处理
2、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3、应付债券的会计处理
4、可转换债券
5、债务重组
6、预计负债
7、借款费用资本化
(十二)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 或股本
2、资本公积
3、其他综合收益
4、库存股
5、留存收益
(十三)收入
1、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2、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现金折扣、商业折扣的处理
(十四)所得税
1、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2、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3、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5、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十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会计变更
3、会计差错更正
二、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的基本问题
1、财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2、财务管理的内容与职能
3、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原则
4、财务管理的环境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
1、货币时间价值
2、风险价值
(三)筹资问题
1、资金需要量的确定
2、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
3、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四)资本预算
1、资本预算与企业价值
2、资本预算中现金流量的估算
3、资本预算评价方法
(五)营运资金管理
1、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2、流动资产管理
3、流动负债管理
(六)支付政策
1、公司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
2、股利分配理论与政策
3、股利的支付程序与方式
4、股票回购与股票分割
三、审计学
1、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性质。
2、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环境;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3、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运用;非执业会员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运用;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4、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与审计工作前提;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5、审计计划
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
6、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性质;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函证;分析程序。
7、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8、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概述;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9、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概述;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0、风险应对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1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4、货币资金的审计
货币资金审计概念;库存现金审计;银行
15、完成审计工作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考虑持续经营假设;或有事项;期后事项。
16、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概述;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非标准审计报告;比较信息;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17、质量控制制度
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和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相关职业道德要求;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和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监控。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允许携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企业管理学
一、考试性质
企业管理学是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大纲旨在对考生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基础进行考核,主要考察考生对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等管理理论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系统理解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能够合理运用企业管理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概念题20-30%,简答题40-50%,论述题20-30%
四、考试内容
(1)企业及其管理:企业的本质、特征及其类型;企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区别;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与主要内容;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演变及其异同比较。
(2)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及其特征;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企业战略的层次;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与过程;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成长战略与发展模式;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与战略变革。
(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和内容;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管理。
(4)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营销组合策略的特点与构成;顾客关系管理。
(5)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过程组织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运作流程;生产计划组织;设备管理与控制;柔性制造系统;大规模定制与生产运作。
(6)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及其发展;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质量认证;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业企业质量控制的常用工具。
(7)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的概念及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物流管理的作用与任务;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物流系统;库存控制的主要策略;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比较;供应链战略管理的内容、重点及过程。
(8)创新与创业管理:创新与创业;创业管理过程;新企业创建及管理;公司内部创业与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旅游学理论与实践
一、考试性质
旅游学理论与实践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旅游宏观与微观管理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旅游管理基本理论、旅游产业管理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论述(100%)(4-5题)
四、考试内容
(一)旅游学理论
1.旅游本质
旅游本质与特征、旅游内涵与类型、旅游现象历史变迁
2.旅游活动构成要素
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业
3.旅游动机与需求
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旅游需求、旅游决策过程
4.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的意义、旅游观赏、旅游交往、旅游消费
5.旅游流
旅游流含义与特征、旅游流形成和运动模型、国内外旅游流态势
6.旅游效应
旅游效应内涵与类型、旅游经济效应、旅游环境效应、旅游社会文化效应
7.旅游容量
旅游容量内涵与类型、旅游容量测定、可持续旅游发展
(二)旅游管理实践
1.旅游资源管理
旅游资源管理概述、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
2.旅游规划与管理理论
旅游规划概述、旅游规划理论基础、旅游地生态系统与环境经济学理论解析、旅游规划内容与研究过程
3.旅游文化管理
旅游文化管理综述、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旅游文化管理理论基础、目的地旅游文化与管理、旅游者文化类型与特征、旅游企业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4.旅游经济
旅游经济概述、中国旅游经济分析、国外旅游经济现状、旅游经济展望
5.饭店管理
饭店管理理论基础、饭店战略管理、饭店营销管理、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6.我国旅行社业的现状与未来走势
我国旅行社业现状、我国旅行社业与发达国家差距、我国旅行社分工体系及其演进方向、发展我国旅行社业对策
7.导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新时期导游员基本素质及导游工作趋势展望、导游人力资源开发、导游队伍建设与管理
8.旅游市场营销管理
旅游市场及其营销、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旅游产品及开发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旅游市场营销管理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技术经济学原理
一、考试性质
技术经济学原理是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复试考试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考核考生运用技术经济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了解考生对于技术经济基本理论及其方法体系的掌握程度。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概念题20%,简答题40%,论述题40%。
四、考试内容
1.技术方案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的构成;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现金流量的分类;现金流量的等值换算等。
2.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决定因素;利息和利息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连续复利等。
3.不确定性分析
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含义;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与程序;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
4.技术方案的经济分析方法
技术方案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时间性指标分析法;价值性指标分析法;比率性指标分析法;经济评价指标的关系及选择等。
5.技术方案的经济性比较与选择
技术方案比较的原则;技术方案之间的关系及分类;互斥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收益相同(或未知)互斥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等。
6.技术方案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技术方案的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技术方案的风险预测与控制等。
7.技术方案的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的内涵;改扩建和技改项目的财务评价;项目财务评价安全等。
8.技术方案的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的内涵;国民经济评价效益与费用的识别;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等。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含财务管理基础、公司财务、财务会计)
一、考试性质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旨在测评考生财务管理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公司财务、财务会计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具体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和正确理解: 对基础理论与基础方法的记忆方面的考核,对基础范畴及其演进过程理解的考核。
2、计算、分析和论证: 用公司财务学理论与方法,计算、分析和论证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产定价等现实问题;运用正确的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原理和方法,计算和分析具体的财务指标和经济活动。
3、综合运用和讨论: 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具体实践问题或案例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
财务管理基础部分占30%;公司财务部分占40%;财务会计部分占30%。
四、考试内容
一、财务管理基础
1、财务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资本、价值和不确定性等基础范畴的产生;我国与欧美国家对财务学概念的表述及其发展,财务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经理的职责等。
2、财务系统与财务管理方法
财务系统、财务机构与财务功能;财务工具;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分析;财务控制。
3、时间价值与净现值
离散时间价值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连续时间价值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净现值方法。
4、资本成本与筹资方法
资本成本的原理、特征和类别;筹资方式;筹资渠道;有价证券的作用等
5、投资原理与决策方法
投资的种类和方式;评价投资决策的财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项目投资决策与组合投资决策的财务评价规则。
6、成本与收益分析比较方法
成本原理和应用;成本控制;成本决策;收益原理和应用;利润分配方法;股利政策;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财务操作等。
7、财务参与公司治理的基本原理
公司所有权与公司控制权;公司董事会与公司经营管理层;股份有限公司的性质与股权;其他生产要素资本参与公司所有权治理问题等。
8、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基本问题
公司财务与税收管辖权;公司财务与外币结算;公司财务与物价水平变动;币值变动与公司财务等。
二、公司财务
1、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公司财务报表的指标计算和分析;公司财务年报与公司财务战略的关联性;财务报表与未来财务活动的预测等。
2、资本结构决策与财务杠杆分析
资本结构MM定理的理解;米勒模型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应用;资本结构决策方法的应用;财务杠杆的测算和分析;营业杠杆的测算和分析;股权结构;债务到期结构;其他财务工具对资本成本的影响;资本结构案例分析等。
3、投资决策与资本预算
在确定情况下的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理论的改进;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资产组合投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资本预算与多期间资本预算;投资决策案例分析等。
4、资产定价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套利定价理论的应用;期权定价模型的应用;其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等。
5、公司治理与公司兼并重组
公司重组和控制;公司并购活动的理论与证明;公司治理与股权变动等。
三、财务会计
(一)总论
1、会计要素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财务报告的内容和目标
(二)存货
1、存货的确认条件
2、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
3、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
4、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三)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2、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4、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四)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和范围
2、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
3、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4、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5、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核算
(五)长期股权投资
1、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4、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
5、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6、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
(六)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2、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条件
4、无形资产的摊销
5、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
(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八)资产减值
1、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
2、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
(九)金融资产
1、金融资产的特征和分类
2、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十)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2、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
3、应付职工薪酬
4、应交税费
5、其他应付款与预收账款
(十一)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1、长期借款会计处理
2、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3、应付债券的会计处理
4、可转换债券
5、债务重组
6、预计负债
7、借款费用资本化
(十二)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 或股本
2、资本公积
3、其他综合收益
4、库存股
5、留存收益
(十三)收入
1、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2、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现金折扣、商业折扣的处理
(十四)所得税
1、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2、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3、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5、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十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会计变更
3、会计差错更正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允许携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农经专业综合
《管理学》部分
一、考试性质
农经专业综合《管理学》部分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管理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管理学基本原理, 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职能管理,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了解与掌握。为国家培养具有管理思维及实践精神的全面综合性人才。
本考试旨从三个方面对考生提出要求:
1、正确认识管理学的研究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管理学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管理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农经专业综合(含:管理学、农业经济学)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论述题(100%)
四、考试内容
(一)管理学概述
1、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管理的含义;管理二重性;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者的分类和角色;管理者的责任;系统;系统方法;组织与环境;企业与企业道德;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
2、管理学的形成
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学形成阶段的划分;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及实践;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等。
(二)计划职能
1、计划职能概述
计划的含义和内容;计划工作的原理;计划的基本特征、种类和步骤;目标的含义和性质;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管理的优缺点;预测的含义和作用;预测的步骤;预测的种类和程序;德尔菲法的要点;影响预测准确度的因素等。
2、战略与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分析;战略的制定等。
3、决策
决策的含义、类型和特征;决策的程序;决策方法的分类;群体决策;计量决策方法的优缺点;主观决策方法的优缺点等。
(三)组织职能
1、组织概述
组织的含义和内容;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确定组织宽度的方法;划分部门的方法;组织中的职位设计等。
2、部门划分和组织结构类型
部门化;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团队的类型和特点;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等。
3、职权配置
权利与职权;集权与分权;分权制与集权制的特点;影响集权和分权程度的因素;董事会的职能;职权的分化--直线和参谋等。
4、人员配备工作
人员配备的含义和过程;人员配备的重要性;人员配备的原理;人员的选拔;人员的考评;人员的培训与发展等。
5、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等。
(四)领导职能
1、领导职能概述
领导的含义和作用;领导与管理;领导的原理和要求;领导权变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者领导理论和艺术的主要内容等。
2、沟通
沟通的含义和类型;沟通的目的和作用;沟通的表现形式;有效沟通的原则等。
3、激励
激励与人性假设;激励理论的分类及再分类;主要的激励理论;强化的类型;激励的方式。
(五)控制职能
1、控制职能概述
控制的含义;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异同;控制工作的步骤;控制标准的类型;控制过程的反馈;控制工作的关键等;
2、控制工作的类型和原理
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直接控制、间接控制等控制类型的含义;控制控制工作的原理;控制工作的要求。
3、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预算的概念;预算的作用和种类;预算的不足及改进方法等;组织绩效的综合控制等; 其他传统的控制方法。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农业经济学》部分
一、考试性质
农经专业综合《农业经济学》部分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位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分析农业经济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农业经济学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理解记忆: 对农业经济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记忆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断: 用农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3、综合运用: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分析具体实践问题。
三、考试形式
农经专业综合(含:管理学、农业经济学)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论述题(100%)
四、考试内容
(一)农业经济学导论
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农业经济学的使命;农业生产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理论。
(二)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1、农业的生产要素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边际产品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农业土地的集约经营和规模利用,地租及农地价格的经济解释;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农业资本;农业技术进步。
2、农业生产关系结构
农业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农业中的经营制度;农业中的分配关系;农业企业制度与产权制度。
3、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概念;家庭农场与农业规模经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家庭农场的分工协作等若干理论;外国家庭农场;中国家庭农场。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理论的内容;农业企业专业化和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的地区专业化和综合发展;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5、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产生原因、特征、基本原则、类型与条件;农业合作经济基本理论;农业合作社原则与合作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范式及其经验
6、农业中多种企业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企业组织的分类,农业中的公司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类型及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农产品市场
1、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农产品需求的概念、特点、函数、曲线及影响因素;农产品供给的概念、特点、函数、曲线及影响因素。
2、农产品的市场与价格形成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农产品价格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农产品运销含义、意义和渠道;农产品市场的概述,分类;各类农产品市场的功能和作用;粮食市场和畜产品市场。
3、农业关联产业
农业关联产业的概念;农业关联产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关联产业部门现状。
4、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保护政策
农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农业的国际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理论,贸易规则;农业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农业保护,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农业现代的内容、特征;改造传统农业;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2、农业的宏观调控
农业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农业宏观调控的手段。
3、农民收入与生活消费
农民收入及其不平衡性;农民收入的经济理论与政策;我国的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的生活消费。
4、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理论;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模式选择和战略措施。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农村发展学
一、考试性质
农村发展学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
二、考察目标
《农村发展学》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农村区域发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现代发展理念和研究方法的掌握,能够运用农村发展学的基本知识解释农村中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并能够判断和提出解决有关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的对策。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论述题(100%)
四、考试内容
(一)农业经济
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农业经济学的使命;农业生产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理论。
(二)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1.农业的生产要素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边际产品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农业土地的集约经营和规模利用,地租及农地价格的经济解释;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农业资本;农业技术进步。
2.农业生产关系结构
农业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农业中的经营制度;农业中的分配关系;农业企业制度与产权制度。
3.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概念;家庭农场与农业规模经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家庭农场的分工协作等若干理论;外国家庭农场;中国家庭农场。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理论的内容;农业企业专业化和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的地区专业化和综合发展;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5.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产生原因、特征、基本原则、类型与条件;农业合作经济基本理论;农业合作社原则与合作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范式及其经验
6.农业中多种企业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企业组织的分类,农业中的公司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类型及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农产品市场
1、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农产品需求的概念、特点、函数、曲线及影响因素;农产品供给的概念、特点、函数、曲线及影响因素。
2.农产品的市场与价格形成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农产品价格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农产品运销含义、意义和渠道;农产品市场的概述,分类;各类农产品市场的功能和作用;粮食市场和畜产品市场。
3.农业关联产业
农业关联产业的概念;农业关联产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关联产业部门现状。
4.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保护政策
农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农业的国际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理论,贸易规则;农业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农业保护,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农业现代的内容、特征;改造传统农业;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2、农业的宏观调控
农业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农业宏观调控的手段。
3.农民收入与生活消费
农民收入及其不平衡性;农民收入的经济理论与政策;我国的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的生活消费。
4.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理论;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模式选择和战略措施。
(五)发展学
1、发展学与农村发展学
发展的内涵;发展观及其历史演变;农村发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
2、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
区域的概念和特征;社区与农村社区的概念、类型和结构;刘易斯两部门剩余劳动模型;低水平陷阱论;大推进论;梯度推进理论;增长极理论;中心一外围论; “区域成长”理论;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中国区域发展战略。
3、农村发展学的基础理论
人本发展理论内涵与模型;人本发展理论模型的内容;贫困与反贫困的概念;贫困程度测量方法;贫困与反贫困的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农村可持续发展系统影响因素;参与式发展理论兴起的历史背景;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与原则;农民参与式农村发展的特点和步骤。
4、增加农民收入与农村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的阶段性与结构性变化;影响农民人均收入的因素;增加农民人均收入的基本对策;农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原因。
5、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发展
农村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就业;扩大农村就业措施;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与农村发展。
6、农村土地资源与农村发展
土地的属性;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7、 农村财政金融制度改革与农村发展
财政与金融内涵、我国农村财政制度改革主要障碍因素;农村金融的主要形式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农村公共产品特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变迁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
8、农村推广体系改革与农村发展
现代农业、传统农业等的概念;农业技术进步特征与动力机制;农业技术进步的基本途径和内容;中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问题及改革对策。
9、国内外现代农村发展模式
农村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发达国家农村发展模式;现阶段中国农村发展模式创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农村发展模式上的区别。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