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
不是独立国家 |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
不是完全殖民地 |
长期以来一直是统一大国;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矛盾无法协调。 |
|
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
不是完全封建社会 |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不是完全资本主义社会 |
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经济压迫。民族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A级知识)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A级知识)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生产力)。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真题示例】
(2015)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死亡的中国指明正确道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A.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B.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C.资本主义制度已过时
D.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教训(A级知识)5、洋务运动失败教训(A级知识)
7、辛亥革命失败教训(A级知识)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8、党的诞生95周年:七一讲话(A级知识)
9、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之一: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A级知识)
1.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2.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尽管在长时期里,上述三种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实际上,中国人民可选择的方案只有两种,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和人民共和国,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第一,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第二,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中国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
第三,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10、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之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A级知识)
1)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第一,从世界历史上看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的,而且走通了;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
第二,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来,由于受到外国垄断资本的压迫和本国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而成为外国垄断资本的加工厂和单纯的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
第三,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11、三件大事和两个一百年目标(A级知识)
1.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社会主义,正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两个一百年:一是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A级知识)
1.从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要求。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党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百废待兴,遭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工作需要恢复,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需要重建。但当时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仍坚持“左”的错误路线,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思想上受封建主义和党内教条主义影响,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此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为了突破这种局面,党内提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逐步认识到经济的落后面貌与我国多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必须改革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做出了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抉择,推行改革开放。
2.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改革开放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决定了的,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产物。首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会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改变生产关系,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适应时代发展与进步,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3.从实践的角度看,没有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温饱问题的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改革是使中国摆脱贫穷、、走向富强的根本途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不深化改革,就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重视发展,就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保持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4.从人民的角度看,广大人民群众亲自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实惠,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党和政府理应尊重人民的意愿,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是改革开放的动力源泉。因此,改革开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