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冲刺复习阶段,考生一定要保持淡定,好好梳理下各个科目的重要知识点,把框架搭建起来,在把握全局之下,针对重点、考点进行深度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刷题来查漏补缺和深化记忆。下面新东方网考研频道分享马克思主义对立派别相关重要考点,大家记一下。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问题】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问题】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4、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称为旧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5、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做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6、一元论和二元论
【一元论】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种本原。
【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
7、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8、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主观辩证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可以简要地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
9、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反映论):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形成一条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认识论】(先验论):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形成一条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10、辨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直观反映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反映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这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的辩证过程,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11、主观真理论和客观真理论
【主观真理论】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有两种典型表现: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客观真理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工作中会犯教条主义错误。
【经验论】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在工作中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13、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这种绝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这种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14、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15、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
【问题】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