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大纲新鲜出炉,新东方的老师们对新旧大纲对了严密的比对,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法基)而言,变化不大,这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考研大纲的变动,和作为其蓝本的“官方教材”的变动休戚相关。官方教材即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使用的高教社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教材从2006初版至今,先后经历了2007、2008、2009、2010、2013、2015年版的修订。作为考研政治蓝本的教材是从2009年版开始的(思修法基2010年进入考研大纲范围),该版本包括绪论和8章正文,2010年版也延续了这个结构,没有重大变动,因此从2010-2013年间,思修法基考研大纲均变动不大。2013年版教材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材正文由8章变成7章,由于教材修订较晚,这个变化没有影响到2014年的大纲修订,但滞后一年,导致2015年思修法基考研大纲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架构只维持了一年,就迎来了官方教材2015年版的修订,又重新将正文由7章改成8章,从而导致2016年考研大纲,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事不过三,连续的大折腾,于是2015版教材延续至今,没再修订,因而2017考研大纲也得以再延续一年没有大改。
但是为了体现大纲是“新”的,思修法基部分也象征性的作了“四减一增二改”的微调。新东方按照章节顺序来给大家梳理一下:绪论部分删减了两处,分别是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确立成才目标)和原第三节中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四章删减了“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第五章删减了“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增加的唯一一处是结束语部分,“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修改了第六章两处表述方式,将“法律的一般含义”修改为“法律的含义”;将“法律的演进与发展”修改为“法律的产生与发展”。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纲对个别知识点文字表述方式的修改和调整(无论哪个学科),仅仅具有看起来“新”的意义,不会、也不能引起官方教材内容的改变,因而对于考核内容无影响。真正有意义的修订体现在知识点的增减上。这次思修法基大纲的的修订,改动很小,但用心不少,凸显了该科目命题的三大理念,这也是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反复强调的理念。
一、考核范围:“去大学生化”
所谓“去大学生化”,就是考核范围尽量避开和在校大学生联系过于紧密的话题。考研大军尽管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力军,但并不限于在校大学生。而且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大学(本科)生活很快也将成为过去时。对于他们的考核,更应该是放眼未来,而不是总结过去。思修法基这个科目是和大学生这个群体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因而官方教材多处都有和大学生相关的标题和内容,但这些内容主要是教育学生如何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如何成为一个合格大学生而不是研究生,对于研究生考试而言,意义不大。因此,考研大纲在一开始就作了“去大学生化”的处理,凡是带大学上字眼的考点,几乎都删干净了。最突出的反映是绪论部分,由于该部分主体内容是讲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的(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因而在过去7年的考核中,前6年均未能进入大纲考核范围。绪论部分从2016年开始进入考研大纲范围,是因为绪论部分重新改写了,增加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而这些都是重要的考核内容,所以整个绪论在2016年就被一揽子裹挟进了大纲。2017年大纲修订,进一步坚持“去大学生化”的理念,将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确立成才目标)这个大学生的相关话题删除了。“去大学生化”的第二个例证是第五章删减了“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婚姻观”。这个考点仅在2016年大纲中昙花一现过一次,但在我的讲义和讲课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我坚持认为这是一个不太适合命题的地方,结果2017年大纲果然将其删除了,也算还给那些“单身狗”考生们一个公道。然而任何原则,都有例外,“去大学生化”也不是绝对的,例如“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创业观”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考点,2014年还曾结合理想问题命制过分析题。因为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是一个面向未来而不是关注过去的问题,这个考点需要持续关注。
二、考核边界:厘清学科
考研政治五大科目,在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交叉。以思修法基为例,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问题,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存在一定交叉,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与毛中特中的生态文明问题有交叉。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与毛中特中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重复。中国革命道德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官方教材在内容之间的交叉甚至重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厚非。但是将之整合到一个统一的考试大纲中,作为一次统一的考试,在考核范围和考核重点上,就要厘清学科,分清重点,明确归属,避免简单重复,避免让考生重复准备,多头出击。2017年大纲在第四章中删除了“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就体现了在考核边界上,厘清学科的努力。虽然动作甚微,但也属良心之作。
三、考核使命:回归价值
考研政治五大科目的考核、尤其是材料分析题的考核,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就各自的主旨而言,思修法基主要解决人生(价值)观问题,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解决世界观问题,毛中特解决政治观问题,近代史纲要解决历史观问题,马哲解决方法论问题。价值观是思修法基这个科目最重要的问题。在以往的考试中,也多次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核过,例如2011年利用郭明义的材料考核“给人民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2014年结合就业材料考核“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了有远见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用价值观的原理来回答。不仅如此,教材中其他章节的原理问题,最终也可以归结为价值问题,例如第一章中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第三章中的得失观和幸福观问题,第四章中的集体主义原则问题,都可以结合并转换成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原理来回答,这就是我讲课中一直强调的“条条大路通价值”。而核心价值观,又是对价值观的提升和统领,这次增加了结束语部分“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尽管实质内容没有多大增补,但是凸显了整个科目回归价值观的理念。绪论部分删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没有减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何一点内容,只是为了勘误,因为在官方教材中,本来就没有这个标题,它原本只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中的一个结束语而已。
整体来看,今年大纲变动不小,但从实质性变动角度来看,变动并不是很大。大家重点关注一下各科的新增考点,另外,考纲不是复习的唯一依据,在平时复习中要多加关注时政,在最后一百多天里,把热点时政与各科知识点相结合进行复习,这样才能全面,全力冲刺,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责任编辑:田学江)